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大事件

大事件

华中科技大学研制首批“月壤砖”返回地球

2025-11-20
2025年11月19日(农历2025年9月30日),中国首批“月壤砖”太空暴露一年归来状态良好。
  首批“月壤砖”返回地球,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对其开展分析研究。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9日,华中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2025年11月19日发布消息,内容如下:
  华科大研制首块“月壤砖”从太空返回!
  11月14日
  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
  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顺利返回
  其中包括华科大研制的“月壤砖”
  在太空遨游1年返回地球后
  首块“月壤砖”
  状态良好
  周诚教授(右二)接收从太空返回的月壤砖。
  15日凌晨,包括“月壤砖”在内的实验样品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举行了交接仪式。我校国家数字建造中心周诚教授、周燕副教授等参加了本次样品交接仪式。经现场确认,“月壤砖”样品状态良好。
  这标志着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模拟月壤烧结样品的空间服役性能与工艺优化研究”,所研制的“月壤砖”首批样品经过为期1年的舱外暴露,顺利返回地面。该项目由国家数字建造中心首席科学家丁烈云院士主持。
  “月壤砖”由团队通过分析真实月壤成分,配制出与月球环境相似的模拟月壤,并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成。
  烧结而成的“月壤砖”,砖块密度与普通砖相当,但抗压强度是普通砖的三倍以上,能在月球极端温差(-190℃至180℃)和宇宙辐射环境下保持稳定。
  月壤砖样品
  2024年11月15日,团队制备的74块“月壤砖”随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前往中国空间站开展为期1年、2年、3年的舱外暴露实验。目前,R5样品单元已圆满完成1年舱外暴露实验返回到地面,剩余样品将继续在空间站开展舱外暴露实验。
  研究人员将利用舱外暴露后返回的“月壤砖”,开展“月壤砖”天地对比研究,揭示烧结“月壤砖”空间环境服役后宏微观性能演变规律及其影响机制,以此推演及预测其在月面环境下的长效服役行为,为月面原位建造提供科学和工程依据。
  (华中科技大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