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满族的饮食习俗

2022-05-19

满族的饮食自古以来即简单古朴,制作与食用方法也粗陋方便。据考古证明,秦汉时满族的先人即已经有了用烧、蒸、煮等方法而熟食,“多畜猪,食其肉”,兼食杂谷。到南北朝时已懂得用盐来调解口味,并掌握了用“糜”“嚼米为酒,饮之亦醉”。至女真人时,其饮食多是粟肉兼食,基本沿袭先世旧俗。

主食。满族主要以小米、玉米为主,兼食杂粮。糕点注重香酥甜脆,饭食则注重粘软甘酸。菜肴则香醇偏咸,喜食野味。因常年生活在山林中,尤其在冬季,故喜食大黄米干饭、粘火勺、粘豆包、粘糕等粘软耐消化食品。而今则以玉米、大米为主食,杂以饽饽、豆面饽饽、打糕、菠罗叶干粮、苏子叶干粮、酸饽饽、发糕、萨其马等。玉米除磨制成各种大小不等的糙子外,还可制成酸汤子、饴铬等。70年代前,农村满族尚喜食“炒面”,今则多种多样,点心、饮料,应有尽有。

肉食。满族人喜养猪,喜吃猪肉,尤其是白肉。其做法,是把猪肉用白水煮熟后切成薄片,沾大酱或酱油食之。切成薄片上肥下瘦,摆在盘中一片白色,故称白肉。切剩的肉再切成末烫饭,称为“白肉烫饭”,而今则多是白肉血肠炖酸菜或下“火锅”。吃“火锅”过去都是富贵之家,而今毕已普及。此外,满族人还喜食野味,如鹿肉、狍子肉、野猪肉、野鸡、河鱼、蛤什蟆等。但近年除养殖的蛤什蟆外,其他野味已不多见了。

蔬菜。秋季,满族喜食腌制酸菜。志载:“东边各县、地……及至秋末,车载秋菘,渍之瓮中,名曰酸菜。”以备冬春食之。而日常食用则为白菜、萝卜、土豆、云豆、茄子、辣椒、葱、蒜、芹菜、生菜、韭菜、香菜等蔬菜。在不同季节,还喜入山采集山野菜,春季的蕨菜、刺嫩芽、大叶芹、枪头菜、四叶菜、柳蒿、猫爪子、猴腿等,夏秋季的木耳、蘑菇等,或腌渍,或晒干,或炸或炒或熬或炖,至今仍为满族人民喜食。

野味。满族自其先人即喜食野味,至今依然。除家庭饲养的猪、牛、羊、鸡、鹅、鸭等外,还喜欢冬季入山打野味,主要是野猪、狍子、熊、山鸡等。而今这些野生动物已极稀少,且已列为保护动物,所以,不可能再吃到这些野味了。至于河鱼等,更是满族人民所喜食的。

野味的烹饪,入关前多是大块的兽肉或整鸡整鸭腌制或蒸煮烧烤,而后以刀解食。入关后受汉族烹饪技术影响,烹制日益精细。

满族人虽然喜食各种肉类,但绝对不允许吃狗肉、衣狗皮,这是满族最大的忌讳。但近年来,忌食狗肉之俗已渐被打破,仅有部分老年人拒食狗肉。

生菜蘸酱。这是满族沿袭其先人的习俗,在日常生活中,常以生菜蘸酱佐食。满族人家家做大酱、盘酱,蘸食生菜、小白菜、大葱、青椒、黄瓜等。春天,家庭妇女和少儿少女等还常到大田地里挖苣萋菜、小根菜等蘸酱而食。

呷饮。满族人日常多饮用生水,夏天则多饮用自做的“酸茶”。其做法是:玉米面泡开后煮熟,加稍许糖,或煮前加适当比例的豆面子,凉后即可饮用,酸溜溜甜丝丝凉瓦瓦的,备受人们的欢迎,至今农村满族人仍饮用这种“酸茶”。

饮酒是满族人的传统习俗。早期满族人饮的酒称“米儿酒”,满语称为“詹冲努力”,它是金代女真人“嚼米为酒”习俗的沿袭。据载:至建州女真人时,“聚会为礼,人持烧酒一鱼胞,席地歌饮”。清代满族人聚会、待客亦必置酒,但饮酒时不吃饭,饮毕再用饭菜。现今满族人的“米儿酒”称为“黄酒”,20年前,农村红白喜事大多饮用黄酒。据载,“土人以黄米造酒,谓之黄酒,又有名秋酒者,关东以东处处卖之”。其酿造方法,是将大黄米用水渗泡之后上锅蒸熟,装入坛中,将原来的米汤一齐放入,不足则加水。之后,用黄酒曲搅拌均匀,焖缸,几日后,即可饮用。

现在城乡多饮白酒、汽水、矿泉水等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