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郑庄公克段于鄢 我等待了二十二年——“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郑庄公是奸雄吗?

2022-05-19

提起郑庄公,第一个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自然是《左传》中的名篇《郑伯克段于鄢》,而这其中的郑庄公形象确实不怎么的,《谷梁传》中说郑庄公“处心积虑”(这个成语的出处);宋代历史学家吕祖谦在《春秋左氏传说》中说郑庄公是“古今大恶”;清代历史学家马骕在《左传事纬》中说郑庄公是“千古罪人”。另有网友甚至说;我从小时候根本看不懂《郑伯克段于鄢》的时候,就已经非常讨厌《中国上下五千年》里的郑庄公了。

(好吧,哪哪都是“送子王”唐国强老师)

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贡曾经曰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子贡说:“纣王的不善,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所以君子憎恨处在下流的地方,一旦居下流,天下一切坏名声都会归到他的身上了。”

凡是众口一词的说法,往往是值得警惕的。

偶阅史书,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

都说是郑庄公之所以说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放任自己的弟弟,一是弟弟京城太叔段还没有造反的实迹,要收拾他没有充分的理由,故而欲擒故纵,等待时机成熟才能将他整得万劫不复;而是郑庄公因为难产(他的名字寤生就是难产,即脚先出来的意思,而非一般认为的睡梦中出生)打出生就不为母亲武姜所喜,因为母爱缺失嫉妒这个母亲宠爱喜欢的弟弟,他犯个大错整死他是报复弟弟和母亲的高招;三是郑庄公可以借克段一事来震慑郑国公族和自己老妈,从而强化自己在郑国权力体系中的地位。以上三条,当然确实是用心一条比一条险恶,做人一步步都是腹黑。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前743年——前701年在位)

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郑庄公幼弟太叔段起兵造反是在前722年,这一年正是郑庄公二十二年,距离郑庄公即位和太叔段被封到京城(郑国城邑,今河南荥阳)已经22年。

(太叔段,后来夺权失败逃亡到卫国的共地,又被称为共叔段)

(段誉童鞋理论上的先祖就是太叔段或共叔段)

说什么处心积虑,说什么欲擒故纵,说什么兄不兄弟不弟,别忘了郑庄公等待了二十二年。

这二十二年他等待了多少次弟弟改变自己的野心,打消造反的念头;

这二十二年他等待了多少次母上不要偏心加口不应心,做回一个慈爱的娘亲;

(武姜,郑武公的夫人,申侯的女儿,郑庄公和太叔段的母亲,江湖人称史上最偏心的母亲)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六辑最近整理出五种,其中三种是关于郑国史事的,其中《郑武夫人规孺子》就是郑武公去世,郑庄公刚继位时候武姜对他的谆谆教导。

武姜说的话很多,但重要的一点是要求郑庄公在三年内不去亲理国政而把朝政全部委任给各位大夫,另一方面也表态了自己只管理后宫,不去干涉“门槛之外”的政事,也不敢“以兄弟婚姻之言,以乱大夫之政”(这是因为武姜作为引导犬戎颠覆了西周的申侯的女儿必须避嫌)。

郑庄公即位的时候只有十三岁,所以被称之为孺子,母亲谆谆教诲,语重心长,“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在明面上谁能说武姜不是郑国好母亲。

这或许才是郑庄公发现母亲宠爱幼弟,挑唆他夺权后撂下“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狠话的原因,

你们说我是奸雄,谁知我伤透了心。

鲁隐公十一年夏天,齐、鲁、郑三国联合伐许。鲁隐公将占领的许国领土都让给了郑庄公。郑庄公让许国的大夫百里辅佐许君住在许都的东部, 并说::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

太叔段(共叔段)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后不但没有被杀死(也并没有像有些史料中说的自杀了),而是虽流亡在外,却活得好好的;而郑庄公对此即使是外交辞令,也表达出念念不忘,无可奈何的悲怆。

鲁隐公十年,“宋公不王。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郑、鲁、齐三国联军攻宋。

郑军连战连捷,但却将夺得的宋国领土全部都给了鲁国,《左传》因此说:于是乎可谓正道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

这当中不乏鲁国因为自己得了好处花花轿子人抬人的赞誉,含金量不高。不过,郑庄公多次被《春秋》称赞为“有礼”。

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郑庄公或许只是做了一个政治家最正常的反应,说他是奸雄,未免是厚诬古人。

(以郑庄公为主角的京剧《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