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古代诗词中为什么会经常出现 斩楼兰 破楼兰 这楼兰究竟做了什么事呢

2022-05-19

在古代一些诗歌之中很多诗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抱负都会作一些慷慨激昂的诗词,比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等,看这些诗句,不是“破楼兰”就是“斩楼兰”,这中国和楼兰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呢?

我们也知道,楼兰古城很早就消失了,所以后来的很多的诗句中,楼兰只是一个象征,用来代替当时所面对的入侵的敌人,不过为什么这么久以来,大家都用楼兰来替代呢?

众所周知,楼兰是一个西域地区的古国,存在时间大约六百年,也算的上历史悠久。此国虽然地界不大,但地处丝绸之路咽喉,对中原向外沟通一事有很大影响。

汉武帝时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楼兰因卡在最关键的位置,所以占了不少便宜,经济发展迅速,是当时最为富庶的国家之一。

楼兰国是一个西域古国,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当然这是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楼兰是个小国,但是对于同时其的西域其他国家楼兰就算是大国了。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时候,楼兰人建立了国家,而当时的楼兰受到大月氏的统治。之后匈奴打败了大月氏,楼兰又成了匈奴的后花园。由于当地的水资源慢慢的枯竭楼兰开始往南迁徙,先后吞并了小宛、精绝等一些小国。成为西域地区的强国,公园448年被北魏灭国。

还有一件事情或许也是古代大诗人看不起楼兰的原因,楼兰处在丝绸之路的重要位置上。丝绸之路又是沟通各地文化商品的重要通道,自然会有好些商人携带者贵重的商品从这里经过。楼兰人就盯上了这些过往的商贩,经常想着发笔横财。这也为后来楼兰灭国无人帮忙埋下了伏笔。简直就是自己作死,把沿线各个国家的人都得罪了个遍。

成也萧何败萧何,楼兰占着地理优势发展了起来,也因地理位置饱受威胁,一边是强大的西汉,一边是彪悍的匈奴,小小的楼兰夹在中间动也不敢动,随时可能有被吞并的危险。

为了活命,楼兰表面上依附了汉朝,背地里却又和匈奴不清不楚,帮助匈奴人谋害汉使,打劫汉朝商人,典型的墙头草做派。

汉武帝一向英明果决,自然看不惯楼兰的小人做派,立马派兵收拾楼兰。楼兰自然拗不过汉朝的大腿,最后只能向汉朝低头。可刚安抚好汉朝,匈奴又派兵过来打,楼兰只能两面称臣,继续做可怜的夹心饼干。

楼兰作为一个小国在面对汉朝跟匈奴两个大国的时候,要想生存下去不依附一个大国根本不可能。可是投靠汉朝把汉朝有的时候也不是百战百胜,被匈奴大败后自顾不暇更没工夫照顾楼兰这个小弟,楼兰在面对匈奴这样强大的对手时更是翻不起啥风浪。

楼兰王去世后,匈奴人将原先掌控的楼兰质子送回国当了国王,楼兰自此投入匈奴的怀抱。不久后,汉朝大将军霍光命人刺杀楼兰王,再次将楼兰收回管辖。

虽然后来楼兰被北魏所灭,但人们始终记得汉朝时的这段往事,所以后来的诗人每每想要抒发报国之情的时候,就喜欢把楼兰拎出来数落数落,以表护国决心。

其实出现这么多关于楼兰的诗句除了上述说的楼兰墙头草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楼兰这个词语确实会给人一种飘渺神秘的感觉。倘若将不破楼兰终不还换成其他的名词,可能古诗就没有一种飘渺押韵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