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为什么古代皇帝的名字大多数都是又生僻字组成?

2022-05-19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代皇帝取名都喜欢用生僻字。说起取名,皇帝们跟学生的家长比起来,实在是没有最拼,只有更拼。历史上的许多皇帝名所用的汉字古怪而生僻,平时很少见。

中国古代皇帝的名字都是经过一改再改,比喻曹奂原来就叫曹璜,太后和大臣们觉得他的名字没有君临天下的气概。古代皇帝的名字有什么讲究呢,首先是要使皇帝本人能洪福齐天,其次还要兼顾到江山社稷的永固和传承,还要能福泽百姓,或者拓展疆土。比如刘邦原名叫刘季,又叫刘三。就是取四海一统用固之意。后秦衰微,皇取名的姚兴。所以皇帝的名字都是:大、极、吉、永这四个特点。他们的名字大也是大到极点,比如武则天,又叫武照。所以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为一个名字挖空心思,反复修改,直到找出独一无二的为止,这样一来就可能会有很多是生僻字。

皇帝的名字都是避讳的,如果是一个好君王,后代对这个字可能无比热爱,但是亡国之君,他的名字即使在一般的文章中也很少人提及,尤其是那些臭名昭著的皇帝,他们的名字几乎后世不用,比喻:桀、纣,还有某些运气不好的君王,后世认为晦气,也不用他们的名字:比喻姚泓、司马邺、曹髦、吕纂。

清朝除了溥仪为大家熟知以外,福临、玄烨、胤禛、弘历、顒琰、旻宁、奕詝、载淳、载湉这一票名字,经常让我们分不清谁是谁。而且你有没有发现,前边还好,后边越来越生僻。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皇帝净给自己的孩子取些这种生僻字做名字呢?难道是为了炫耀自己有文化?

当然不是,这事儿,主要和避讳有关。按照《词源》的定义是这样说的:“古人在言谈和书写时要避免君父尊亲的名字。对孔子及帝王之名,众所共讳,称公讳;人子避祖父之名,称家讳。避讳之法,一般或取同义或同音字以代本字,或用原字而省缺笔划。”

所以,皇帝名字中的字,作为共讳,必然是不能随意使用的了。但是皇帝很快发现,自己的名字对民间避讳是一种很麻烦的事儿,比如乾隆皇帝弘历的名字就是两个常用字,当时天下的“弘”字都要用“宏”字代替,“历”字都要改写为“厯”,您说麻烦不麻烦?

所以,体谅到民众不便,宫廷里一般会公布一个“避讳规范”,广而告之。

如果是一个好君王,后代对这个字可能无比热爱,但是亡国之君,他的名字即使在一般的文章中也很少人提及,尤其是那些臭名昭著的皇帝,他们的名字几乎后世不用,比喻:桀、纣,还有某些运气不好的君王,后世认为晦气,也不用他们的名字:比喻姚泓、司马邺、曹髦、吕纂。这些字后来也基本成了姓名的生僻字。还有一些好大喜功到极点的也被人们厌恶,比喻武照。

其实,避讳本是汉族传统文化中,对先贤、圣者、皇帝表达无上尊敬的一种传统。例如孔子的名字“丘”,关云长的名字“羽”等,在历史记载中都能够找到许多避讳的例子。

在清代,避讳文化还能被如此严格地执行,同时在发展中还融入了皇帝体恤民情的思想,是满族称谓礼俗完全汉化的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