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具备所有称帝的资质,却为什么到死都为称帝?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曹操作为当时的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创建了魏国的基业。曹操生前把该做的都做了,唯独就差最后一步,为什么他不自己做皇帝,非要立一个傀儡皇帝呢?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有人认为曹操不敢称帝,是怕文人墨客唾骂。殊不知曹操挟持天子的时候怕过吗?杀皇后、皇子的时候又怕过吗?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曹操如果真的在乎“言论”,就达不到这种高度。也有人认为曹操想做大汉忠臣,其实在荀彧死的时候,曹操就决定不回头了,或者已经回不了头。
影响曹操称帝有一个因素,那就是身体状况。曹操患有头痛病,华佗208年去世,可以推断曹操的头痛病在208年之前就有了,而此时曹操已经54岁。在古代,人的寿命本就不长久,特别是患有治不好的疾病,随时都可能闭眼走人。尽管如此,从公元208年到公元220年,曹操一直坚持对抗病魔。与此同时,他更是向帝位发起冲刺。
公元208年,曹操废除汉朝设置的“三公”,自称丞相,将朝政大权集于手中。公元212年,曹操仿效汉初名相萧何,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地位和声望进一步提高。公元213年,曹操被册封为魏公、加九锡,也就是可以魏国、设百官、立宗庙社稷。在曹操之前只有一人受过九锡之礼,那就是王莽。公元216年,曹操被策封为魏王,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王子皆为列侯。
此时曹操虽然还是汉臣,但实际上与皇帝无二。事实上,曹操离名义上皇帝也只差一步。从天下大势来看,虽然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但是伤亡并不严重,关键是襄阳还在手中,拥有南下的主动权。统一北方之后,曹操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目标。在政治上来说,刘备占据益州后,孙刘联盟因利益分配不均产生分歧。
在曹操生命最后的两三年里,一切都水到渠成,但是曹操还是没能踢出“临门一脚”,因为在关键时候被刘备扯住了腿。汉中之战,大将夏侯渊被杀,曹操退回长安。接着刘备联合巴蜀雍凉等士族,自称汉中王;之后刘封孟达抢占上庸三郡,为北上中原打下基础;最后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俘获于禁,斩杀庞德。这一系列操作,似乎告诉天下人,大汉要中兴了。
从建安十五年起,曹操一再明智,说自己没有称帝的意图,说的时间长了,如果突然改变了主意,否定了之前的诉说,废汉献帝而自立,必然会令自己的声誉受到影响。而且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大权在手,称帝与不称帝根本没有区别,只是一个名号而已,与其相比,虚名对他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从当时的形式上看,如果贸然称帝,必然会引起政敌和拥汉派的舆论,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的局面,这是曹操所不允许发生的,因此,汉献帝的招牌必须要留下,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矛盾。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已经65岁了,即使称帝,估计自己也没有多大活头了,这也可能是曹操不愿称帝的其中一个原因。孙权一直劝曹操称帝,这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的,襄樊战役中,孙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袭击了关羽,这从侧面帮了曹操的忙,得罪了蜀国,孙权需要缓解与曹操的矛盾,避免自己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总之,曹操不称帝,可以说是一种谋略,是其权衡得失后所做的一种决定,以曹操的智慧,一旦时机成熟,必然不会放过称帝的机会,实至名归的成为帝国的霸主,毕竟曹操也是一个枭雄。
- 上一篇:京戏起源
- 下一篇: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唐朝时期人们还有哪些庆祝端午节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