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张辽本是一员降将,为什么能得到多疑的曹操的信任?

2022-05-19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曹操作为当时最为成功的枭雄,其账下的能臣自然不在少数,文有荀彧,贾诩,程昱等人,武有张辽,夏侯,许褚这样的心腹,而且他知人善用,大部人在他账下都能人尽其才。

历史上的曹操,虽然没有小说中那样多疑。但是在任用亲信这一方面上,他也理所当然的会有所偏向。而从曹操行事来看,他最器重的将领,一类是早期便投入其麾下的心腹将领,如许褚、典韦等人,而另一类,则是曹操自己的宗室兄弟了,即诸夏侯曹。但令人有些疑惑的是:曹营之中有一员降将,他曾几度易主,可此人在投降曹操以后,他却被受曹操信任,甚至成为了曹魏集团外姓第一人。

说到这,想必不少读者已经了然。没错,此人便是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那么在张辽的身上,究竟存在着哪些方面的长处,才能让生性多疑的曹操对他信赖有加呢?结合张辽生平事迹来看,笔者归纳出了可能的几点原因:

首先,张辽与曹营诸将多有不和。如果放眼于张辽的人际关系,笔者发现张辽似乎和许多人的关系都不是很好。据《三国志·赵俨传》记载:“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可以看到,张辽和于禁、乐进两人的关系,是极为不好的。不仅如此,名将李典与张辽的关系也极为恶劣。因为张辽在跟随吕布之时,曾参与杀害过李典的叔父。除此之外,张辽还和一些地方长官素有嫌隙。据《三国志·胡质传》记载:“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

在笔者看来,张辽或许是因为降将出身的缘故,这才导致曹营诸将对他不甚待见。而这,也能解释的清为何张辽和关羽能有过一段友谊了,因为他们二人都有过投降的经历。对于这点,曹操想必是心知肚明的。一方面,曹操重用张辽,可以向外展示他辽阔的胸襟和对于人才的渴望。而另一方面,曹操完全不必担心张辽会在曹营中结党营私。因为张辽这个出身和脾气,也注定了他在曹营之中,只能效忠曹操,只能孤单一人。即便张辽生出异心,仅凭他一人之力,又如何能扭转局势?正因如此,曹操不仅信任张辽,而且还对他极为放心,一点也不在意张辽是否有其他想法。

张辽忠心为主,有大局观。而最能体现张辽这个优点的一战,便是张辽威震逍遥津一役了。据《三国志·张辽传》记载:“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七千对十万,在这样的一种劣势之下,恐怕曹操也没有更好的御敌之策了。

不管怎样张辽为了国家不顾个人的精神都说明他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张辽还是一个顾大局识大体的人。曹操攻打汉中,孙权看到了这个机会准备一举吃掉合肥,当时合镇守合肥的是张辽、李典和乐进。孙权军队有十万,他们军队有多少呢?七千。大家可能会觉得这张基本不用打了,七千打十万,一个要打十几个。张辽他们几个都是有脾气的人,谁也不服谁,最后只能按照曹操书信上说的,李典张辽出战乐进守城。

张辽觉得死守不是办法,七千守十万不现实,援军来了估计自己早死了。倒不如主动出击,先挫挫他们的锐气。张辽组织敢死队,自己为队长。李、乐二人都很感动,表示只要你的计策没问题,我们肯定都听你指挥,不会让我们的个人恩怨影响到国家大事。这三兄弟同心还真打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敢死队的八百人在敌军中来来回回,吴军都被打蒙了。最后更是发起反攻,甚至差点把孙权都给宰了。

在当时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张辽没有纠结于个人恩怨,团结将士以弱胜强。这一点是曹操喜欢他的很大原因。另外他还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魏国军队和地方两批人马配合但不制约。曾经张辽要名士胡质来帮他的忙,胡质没有答应他,张辽很生气问他为什么不答应自己。胡质表示武周曾经对将军评价非常高,你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和他闹掰了,我没什么本事怕是帮助不到你。

张辽明白原因和武周和好了,之后更是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张辽在部队征战多年杀人无数还能听进别人的意见,这是最难得的一点。优秀的操守,严格要求自己的性格和一身带兵的卓越能力才成就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