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康熙九子夺嫡,雍正成功登基后,“八爷党”下场最好的是谁?

2022-05-19

权力可以说是自古以来所有人都向往的,而在古代皇帝可以说就是权力的颠覆,帝王世家无亲情,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著名的清朝康熙九子夺嫡,雍正成功登基后,“八爷党”下场最好的是谁?

九子夺嫡,是从弹劾康熙太子胤礽开始的,过程中,太子两立两废,而后进入激烈的党羽之争。

爱新觉罗胤礽,生于公元1674年,此时康熙皇帝刚刚20岁。其生母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在生他过程中难产而死。胤礽排行第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因此本质讲只是嫡子,并非长子。

康熙对胤礽的感情很深,这是有两方面原因的。其一,孝诚仁皇后活着时,帝后伉俪情深。其二,太子从小就被康熙亲自教育。这种教育,包括学习、参政与生活:

胤礽五岁,康熙在明代奉慈殿遗迹上修建了毓庆宫,专门供太子居住。(此地亦是乾隆12到17岁的书房,当乾隆老年禅位后,又主动回到毓庆宫度过晚年)

胤礽七岁,领导诸王以下、四品官以上、王妃命妇行康熙第二任皇后孝昭仁三年亡忌。

出阁读书以前(六岁),太子的学习全部由康熙一人监督,于是那段幼稚时光几乎就是:起床、背书、被检查背书、骑马射箭、背书、睡觉。除夕当天可休息一日,所余,父子二人皆不敢轻待。六岁以后,胤礽得到了张英李光地、熊赐履做导师,以及理学家汤斌。我们从太子的结局评价一生,很容易得出“落魄”“荒唐”的印象,但是只看前半生,胤礽称得上一个出色青年,不仅懂得三族语言,诗词歌赋,礼乐射御书数,无不精通。

二十二岁,正逢康熙亲征准噶尔,命太子留守京城主持大局,十多个月的监国里,胤礽表现出色,举国上下无不满意。

但是即便表面一派祥和,也掩藏不住暗流涌动。一切矛盾的爆发,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巡幸塞外的途中,

由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发难,其余阿哥复议,告发太子暴戾不仁,随后罗列出大量罪状。也是赶巧了,随行的十八阿哥突然患上重病,最后因为救治不善早亡,而此时的胤礽完全没有伤心的样子,不像是死了兄弟,这使康熙非常心寒(康熙二十九年,玄烨生了重病,太子一样没有过关心的慰问)。

四个月之后,当回到京城,年过55岁的康熙下诏书宣布,太子被废,幽禁于咸安宫内。

此时胤礽35岁,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被废,而其背后原因远远不止于“暴戾不仁”:

从有记忆起,太子便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将继承大统,康熙的区别对待也让他感到,自己和兄弟们是不一样的,这也使得他忽视了维系兄弟、臣子甚至父子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随着皇子们慢慢长大、受封、任职,多少分去了部分原本就属于太子的权力,这在皇子之间暗插矛盾隐患。

索尔图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儿子,太子的叔姥爷,因此坚定地成为太子党一份子,然而在他的安排下,胤礽处处逾矩,甚至享受到等同于父皇的依仗。康熙四十二年,玄烨对这个昔日的“忠臣”忍无可忍,终以“结党”定罪,索尔图死于宗人府,其子其党,要么死,要么罢官。经此一事,太子的“帮手”消失了,父子之情也被烙上了深深的阴影。

可以说康熙四十七年的废太子事件,实际上是五年以前党羽论的余罪。

太子这座大山倒塌了,在康熙心间留下的,不是一片新土,而是个大窟窿。

大阿哥一直不被看重,而且这次弹劾让父皇非常不满,于是退而求其次,拉着几个大臣推出了八阿哥胤禩

平心而论,胤禩是出色的,17岁即成贝勒,并且是封爵的皇子中最年幼的,但这比年轻的太子还要出色吗?未必。

康熙是个重情之人,就在太子被废后没有多久,其余儿子已经跃跃欲试,更重要的,拉帮结派,恐怕有结党营私之嫌,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康熙有生以来说过的最重的几句话之一“你是辛者库贱奴所生”。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太子复立,原因是:“之前所行,皆因大阿哥以魇镇之法加害”(意思是被诅咒了)。理由,是给外人看的,本质还是康熙放不下父子之情,同时觉得索尔图为止,胤礽已经得到了教训。

然而,就在康熙五十一年,太子再次被废,这回一蹶不振了,原因是什么呢?康熙给出了四点:

一,从被释放以后,性格乖戾。

二,从小到大,都很轻狂。

三,不辨是非,丢失人心。

四,与小人为伍。

这四点理由,恐怕随后一点才是根本,因为就在不久以前,朝廷中发生了件大事:官吏贪腐千余两银子,其中步兵统领托合齐被判“凌迟处死,挫骨扬灰,不许收葬”。清代的贪污,真的可以判这么重罪吗?原因还是,他是太子党的人,定罪中有这么一条:太子求托合齐等人,帮他早登帝位。

在“九子夺嫡”的前期,太子倒下了,太子背后强悍的党羽也倒下了,大阿哥、八阿哥被卷进夺嫡事件失去圣心,转而去支持十四阿哥胤禵,与之对应,则是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

前期中,康熙的态度非常明显,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继承大统呢?答案是:不结党营私;孝顺父亲友爱兄弟。

因此,无论是胤禛也好,八阿哥等人也罢,在明面上几乎不敢有什么小动作了。四阿哥甚至搬到到圆明园去“躲清静”。

康熙晚年,十四阿哥被封大将军王,手握兵权,镇守边疆。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去世,由隆科多宣布,四阿哥胤禛继承帝位。

胤禛即位,对于从前与自己作对的八爷党,为了彻底消除这个皇位威胁,他自然是不会轻易放过,先是改了八皇子的名字,改为“阿其那”这样的侮辱名字,将他折磨致死,后又接连打压其中势力,十阿哥和十四阿哥等人即便是兄弟,也逃脱不了被打压,十四皇子被派去了边疆,其他人也是死的死,重罚的重罚,但十阿哥胤誐却逃过此劫。

后世人猜测是因为胤誐从来没有显其锋芒,一直都在装傻充愣,只是一个窝囊的小跟班而已,实在上不了台面,有关戏剧对他的形象塑造也是如此。但真的是这样的吗?他能够逃过雍正掀起的血雨腥风,绝非是庸才,而是因为他心有城府,审时度势,为自己找好后退之路。他跟着八爷的时候,不会立下任何功绩,不会让人注意到他,即使站了队伍,也没有被其他敌人视为敌人,如此他才逃过了一死。

他的背景并不卑微,生母是僖贵妃,而僖贵妃的姐姐更是皇后,如此看来他的地位在一众皇子中还是挺高的,但生母早逝,没有了生母势力的支持,但在众皇子之争中,他需要站好队伍,如此当八爷看中他的时候,他才被拉拢到了八爷党之中。

此后多年他也没有被重用,等到雍正清算异己的时候,只是将他关押处理,这一关就是十三年,但这已经比处死的结局好多了,更幸运的是,乾隆继位后,平反冤假错案,顾及着皇室血缘,便将胤誐放了出来,将他封为辅国公,世袭罔替。

纵观他的一生,虽是平庸无能,但在关键之时却保全了性命,在处处布满陷阱的皇家争斗中得已存活,这不可不谓是大智慧,装傻充愣,他没有对皇位产生心思,也没有被皇位之争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