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刘备为什么在攻打东吴的时候,不带上诸葛亮呢?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会败?

2022-05-19

提到三国那个时代的人,我们都知道在那个时候出现了很多特别有才华的人,像刘备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刘备凭借自己的能力建立了蜀国,夷陵之战是蜀国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刘备为什么在攻打东吴的时候,不带上诸葛亮呢?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会败?

但让很多人都感觉非常奇怪的是,刘备在带着军队去攻打东吴的时候,他居然没有带上军事诸葛亮。我们也是知道的诸葛亮他的军事才能也算不错的,而且他对兵法也是有着很高的造诣,再加上他的足智多谋也曾在很多战役中帮助到了刘备,就单是从他平定南中战乱和多次的北上伐曹行为中就能看的出来这一点。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刘备在去攻打东吴的时候,不选择带上诸葛亮呢?难不成是他不信任诸葛亮吗?

事实上,刘备他从来没有说是不信任诸葛亮。那时刘备他发动伐吴战斗,诸葛亮其实也是同意的。因为这场战事对于诸葛亮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当年刚出山的时候,就给刘备制定出了隆中对的战略方针,其中就提到了要想一统天下,就必须有着荆州和益州,这样的话,就能让一队人马从荆州出兵,再让一队人马从益州出兵,这才能够一举拿下北方地区。所以对于诸葛亮他来说,荆州在他的规划之中也是必须要夺回来的事情。而当时刘备他之所以没有带上诸葛亮,也不是因为他不相信诸葛亮的,而是刘备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给诸葛亮说。

刘备给诸葛亮的这一次重任,就是让他负责粮草和一些战略物资。大军出征之前,向来都是兵马不动,粮草先行。而诸葛亮多次没能北上伐曹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蜀汉的道路非常难于行走,让粮草运输非常的困难,这才让蜀军在北伐的时候常常先断粮的事情。

虽然刘备带着军队东征,可以利用江水让粮草顺着河流而下,也不用担心蜀道难这个问题,但是粮草运输也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为了能够保证刘备这一次战事成功,他就必须安排一位非常又能里的人在自己的大后方管理粮草问题。而诸葛亮就有这样的才能,我想没有任何人是比他还要合适这个位置的,所以刘备当时就让诸葛亮留在了蜀汉。

在这刘备东征,可以说是带着蜀汉全国的兵力,如果这个时候魏国趁这个机会攻打蜀汉的话,刘备定然还需要分出心思去管理。所以只有让诸葛亮在后方镇守,他才能安心的去攻打东吴此地。也就是因为这些非常重要的原因,诸葛亮最后是被刘备留在了后方,而没能够跟随刘备去往前线。

吴蜀之间至少在实力、内政、外交、军事这四个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已然注定了刘备失败的命运。

一、实力

战争是实力的比拼,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脱离这一本质问题空泛地从纯军事角度看待战争都是片面的。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的综合实力明显相比东吴弱小得多。

第一,蜀汉失去了荆州,所能控制的区域仅剩益州一地,益州虽然号称“沃野千里”,但基本上仅指的是狭小的成都平原,大部分地区都是险塞的群山,土地贫瘠,不利于开展农业生产,自然也就无法为战争提供庞大的物力支撑。

第二,蜀汉人口资源短缺,公元265年时人口“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加起来不过百余万人。

第三,蜀汉在夷陵之战前连年战争不断,仅刘备在建安十六年入川开始,就经历了为期三年的取川作战、魏蜀之间的宕渠之战和耗时两年的汉中之战,这些战争都颇具规模,对国力的损耗也相当巨大。

二、内政

纵观夷陵之战时的吴蜀两国,在政权内部环境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刘备入主益州不到八年,立国时间太短,统治基础并不牢固。尽管刘备注重用软硬兼施的手段调和荆州外来势力与益州本土势力之间的紧张关系,极力笼络任用益州人才,但是二者之间的根本矛盾并没有根除,南中少数民族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并不团结,腹心之地暗流汹涌,各种反对势力暗地里蠢蠢欲动。

三、外交

在外交上,刘备视曹魏为篡汉的“乱臣贼子”,以“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为已任,一贯坚持“汉贼不两立”。这种僵化的政策注定了不能使魏、吴之间的矛盾为己所用,在外交上走进了死胡同,使自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在东征时既要对付东吴,又要时刻对曹魏严加提防,以弱小的实力同时对付两个强己数倍的敌国,让本来就不宽裕的兵力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四、军事

很多人在研究夷陵之战时往往把目光集中在了双方的兵力对比和主帅的战场指挥上,把刘备兵败的原因归咎于骄傲轻敌和举止失措上,这样的结论未免以偏盖全,我认为吴蜀两国另外几个方面的差异也值得重视。

第一,水军力量的差异。东吴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既有大江之险,又有湖泊河网星罗密布其间,适合水军作战,而吴军最为强大的也是水军,水上作战是其强项。

第二,后勤供应上的差异。刘备伐吴,所需要的粮食草秣、兵器甲仗都需要从遥远的益州转运,运输线过长,补给相对困难。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刘备兴兵是在章武元年七月,夷陵之战是在章武二年六月,都是长江的洪水期,水流湍急,航道不通,运输辎重的水上通道断绝,后勤补给只能穿越地势险恶的大巴山区,“重山积险,陆无长毂之径”,只有“缘山截岭”才能到达夷陵前线,不仅转运困难,而且一路人吃马嚼消耗惊人。